阳光保险荣登“扶贫先锋榜”
这是因为,一方面,法典的总则与分则之间,经常被理解为总则统辖分则、分则遵从总则的统辖遵从关系。
其二,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点、法治社会建设的先导和示范。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和法律的比较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
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为此,可以从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方面努力。(58)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努力提升执法和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多方面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等特征,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三要完善涉外工作的配套法律。
目前,我国一些涉外工作领域还存在无法可依或法规层级较低、法律规范比较笼统、有的政策性法规不够公开透明等问题。(72)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在实践中生成的理论必将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并成为指导实践的精神力量。
(61)参见陈金钊、宋保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意义阐释——以法治为修辞改变思维方式》,《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5期。其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者。为此,应重点做好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纠纷等工作。
也通过指导立法的方式贯彻于法律中,或者直接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从而实现党的主张法治化、制度化④。(7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
这一矛盾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43)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年第3期。这正是立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22)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年第5期。实践论通过阐释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等基本命题,客观呈现出一个真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形成的,是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11)。在立法层面,立法必须不断回应新的社会诉求,既适时制定新的法律,又及时修改和完善现行法律。
其要义有三:一是必须保证立法能够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在司法层面,既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又要提高司法工作者公正司法的能力,特别是加强基层司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改进司法人员的工作作风。我国应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推动构建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和平发展原则的国际社会规则体系。
其三,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为此,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多层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健全,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不断完善,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及其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得到保证。为此,必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构建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一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在这些价值体系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目的价值的属性,法治则兼具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双重属性。
(16)基于此,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任性,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此,必须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抑或配套的法律规范,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其成效。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性原则。
(二)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的 法治是一种目的性活动(18),保障人民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的。(44)坚持依宪治国,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宪法确立的一系列原则、制度和规则,形成科学的制度之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的深厚涵养,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传入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既定理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是两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的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文化内核。其三,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9)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党员》2019年第2期。(62)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法治体系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所在。
(53)《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中国人大》2020年第22期。在这一意义上,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依托,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取向。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要完善教育、劳动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立法和军人、妇女等主体正当权益保护立法,通过立法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实践要义。
其二,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八个能否(37)。具体表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新格局,对外开放成效突出。主体性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石,两者互为犄角。对宪法作为治国理政总章程地位的证成,至少可从宪法的性质、宪法的内容与宪法的实施三个层面展开。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以坚持和发展。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党的主张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党的主张是其所代表的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凝聚、提炼。
在守法层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努力使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使法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其二,党保证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此外,法治国家建设还需要律师队伍这支重要力量。各级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宣传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公众法治素养。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